水質濁度監測儀是環境監測、水處理及工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設備,其核心部件——電極(或光學探頭)的清潔程度直接決定測量數據的準確性。污染物附著會導致光線散射異常,造成讀數偏差甚至設備損壞。本文將系統闡述電極清潔的科學方法與注意事項。 一、清潔的必要性 濁度監測儀通過發射光束并檢測散射光強度來量化水中懸浮顆粒物濃度。長期使用后,電極表面可能積累以下污染物:藻類、油脂或生物膜;鈣鎂鹽、鐵銹等礦物質結垢;泥沙、膠體等懸浮物。這些污染物會遮擋光路,導致儀器顯示值偏高或漂移。 二、清潔步驟與操作方法 斷電與拆卸:關閉儀器電源,輕柔取出電極,避免拉扯線纜。若探頭與機身一體化設計,需用軟布包裹保護。 初步沖洗:用純凈水或去離子水沖洗電極表面,去除松散顆粒。避免使用自來水,以防礦物質殘留。 針對性清潔:有機污染:棉簽蘸取75%乙醇或異丙醇,沿光學窗口單向擦拭,避免循環摩擦損傷鍍膜。 無機結垢:浸泡于5%稀鹽酸(或檸檬酸溶液)1-2分鐘,隨后用純水徹底沖洗。 生物膜:使用含酶清潔劑(如0.5%蛋白酶溶液)浸泡10分鐘,分解蛋白質殘留。 深度處理:頑固污漬可用超聲波清洗機(頻率40 kHz)輔助清潔,時間控制在3-5分鐘內,防止震動損傷內部元件。 干燥與安裝:自然風干或使用無塵壓縮空氣吹干,確保無液體殘留。重新安裝后開機預熱,進行校準驗證。 三、注意事項與禁忌 避免物理損傷:禁止使用硬毛刷、鋼絲球或尖銳工具刮擦,光學窗口多為石英或藍寶石材質,易產生劃痕。 慎選清潔劑:強堿(如氫氧化鈉)、丙酮或含氯溶劑可能腐蝕密封圈或涂層,導致探頭失效。 頻率控制:清潔周期需根據水質調整。例如,污水廠建議每3天清潔一次,飲用水監測可延長至每周一次。 校準驗證:清潔后需用標準液(如0 NTU純水及20 NTU福爾馬肼標準液)重新校準,確保誤差<±2%。
本文連接:http://m.miaochengtuan.com/newss-37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