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驕陽似火,持續的高溫天氣不僅考驗著人們的耐力,更對水質監測的“哨兵”——總磷自動檢測儀提出了嚴峻挑戰。高溫環境如同無形的“壓力測試機”,極易引發設備散熱不良、試劑失效、管路堵塞、電子元件老化等一系列問題,輕則導致數據失真、頻繁報警,重則造成設備宕機、監測中斷。 因此,在高溫天氣下實施科學、精細化的養護策略,是確保總磷自動檢測儀穩定運行、數據精準可靠的生命線。 一、 環境控溫筑起第一道防線 物理降溫優先: 將儀器置于帶空調的專用分析小屋內是最理想的選擇。空調溫度建議設定在 25±3℃,避免過低溫差導致冷凝水。確保分析小屋通風良好,空調運行正常。 遮陽隔熱不可少: 若無空調條件,必須為儀器(尤其戶外安裝部分)搭建防曬棚或遮陽罩,使用反光材料減少太陽直射熱輻射。避免將儀器安裝在陽光直射或靠近其他高溫熱源的位置。 強化通風散熱: 定期清理儀器機柜的散熱風扇、通風口濾網,確保無灰塵、雜物堵塞,保障空氣流通順暢。必要時可考慮增設小型軸流風扇輔助散熱,但需注意防塵防水。 二、 硬件與管路維護 增加清潔與沖洗頻次: 高溫易導致水樣或試劑殘留物在管路、反應池、計量單元(如注射泵、蠕動泵管、閥)內干涸結晶或滋生微生物。顯著增加儀器自動清洗和沖洗程序的執行頻率(如從每日1次增加到3-4次)。定期手動執行更徹底的“強清洗”或“管路維護”程序。 關注蠕動泵管狀態: 高溫會加速泵管老化、變形、失去彈性。縮短泵管檢查與更換周期。一旦發現泵管變硬、開裂、內壁磨損或輸送液體流速明顯異常,立即更換。 檢查密封與接頭: 熱脹冷縮可能導致管路接頭松動、密封圈老化失效,引發漏液。定期(如每周)對所有液路接頭、閥件、反應池蓋等處的密封性進行檢查,發現滲漏及時緊固或更換密封件。 光學部件防塵防潮: 清潔比色池或光度計窗口時,務必使用專用擦鏡紙,動作輕柔。保持光學窗口干燥潔凈,防止灰塵積聚影響光路或高溫高濕導致起霧。 三、校準與質控:校準的“定盤星” 增加校準頻率: 高溫環境可能導致儀器基線漂移或靈敏度變化。建議將校準周期縮短(如從每周校準增加到每2-3天甚至每天校準一次),特別是在持續極端高溫或數據出現不穩定苗頭時。 強化質控樣測試: 增加已知濃度質控樣(如國家標準樣品或第三方質控樣)的測試頻次(如每日一次)。通過質控數據及時判斷儀器準確性是否受高溫影響。 交叉驗證不可少: 定期將自動監測數據與實驗室國標方法(如鉬酸銨分光光度法)的測試結果進行比對,驗證自動儀在高溫下的可靠性。 高溫天氣是水質總磷自動檢測儀穩定運行的“大敵”,但絕非不可戰勝。通過構建“環境控溫-試劑精細管理-硬件管路勤維護-校準質控更嚴格-巡檢應急雙保障”的全方位、精細化養護體系,如同為儀器披上了一套精密的“降溫防護鎧甲”,能夠有效抵御高溫侵襲,確保其在炎炎夏日依然能精準、穩定地履行水質監測的重任。
本文連接:http://m.miaochengtuan.com/newss-3904.html
|